会员资讯

副会长单位-----百得利集团周小波专访

时间: 2015-7-20      来源: AUTOHAUS CHINA
责任编辑:会员部

【导读】在百得利集团董事长周小波看来,汽车经销商不仅要提升管理能力,同时要做到用细致的服务去赢得客户,而在不断恶化的市场环境下,经销商更要学会在变化中寻求突破。

“我们的战略是在一类和二类城市建店。前几年汽车销售特别火爆的时候,厂家也希望在小一点的城市布局经销商,但我们更专注于大城市,因为大城市竞争激烈,而且我们认为竞争越激烈越好。比如说在北京,奥迪目前共有24个店,但这样越是有竞争的地方就越有市场,市场小了也没人愿意去。这也是竞争有好处的一面。”周小波说。

专注运营德系高端品牌

据周小波介绍,百得利汽车在北京有五家4S店,其中西四环有三家,分别是奔驰、奥迪和保时捷,亦庄开发区有两家,分别是奥迪和保时捷。“当初在亦庄建店的时候是2002~2003年,连土地在内成本一共也就五六千万元人民币,如果是现在则至少要两个亿。现在无论是土地还是硬件设施的成本都很高,目前在国内建店的花费和在国外已经差不多了,加之汇率变低,因此投资人并没有多少成本优势。”谈到目前经销商建店的高成本时,周小波感慨道。

至于为何热衷于德系高端品牌,周小波告诉笔者,之所以如此选择,一个原因是因为自己在德国生活多年的背景,另一个原因就是对于汽车类产品来说,产品的档次越高,客户群的质量也会越好。

我们曾经做过斯柯达品牌,当时百得利的斯柯达4S店还曾是全球斯柯达单店卖得最好的。但是,在客户群大众化的时候,客户经常会为了50块钱或者100块钱和你争半个小时,而对于高端品牌店的客户来说这个现象就少得多。”周小波说。

另外,在周小波看来,4S店在维修一辆故障车的时候,如果中端品牌车辆需要1000块钱,那么相同的故障高端品牌车辆可能就需要3000块钱,但是经销商在土地上的投资并没有相差那么多,而且经销商的服务流程也都差不多。也正是这些原因,使得百得利集团如今只专注于做高端品牌4S店。

复杂的市场中求生存发展

但是,国内汽车流通行业的市场环境已经不同于几年前,汽车经销商的整体生存环境都比较恶劣,中国的汽车经销商处在亏损状态的也不在少数,豪华品牌也不例外。2014年年底,宝马经销商联合请愿主机厂索取60亿补偿金并要求下调下一年的销售目标一度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。随后,又有多个品牌的经销商开始了与主机厂的谈判。

对此,周小波认为,其实厂家和经销商的目标还是一致的,如果厂、商双方都有利益,谁也不会博弈,经销商与厂商博弈更多的目的是为生存。

“在以往,经销商的话语权低,厂商会说你不做后面排队要做的还很多,但是现在市场环境不同了,如果厂商不解决经销商的问题,经销商就真不干了,厂商也会在这个问题上去找平衡。经销商和厂商是合作伙伴的关系,只不过现在双方的沟通方式正在发生变化,比如通过经销商联会去和厂商沟通,效果就要好得多,这样对于行业发展也是利好的。”

    不仅仅是厂、商之间的博弈,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,今年以来部分主机厂还采取了官方降价的方式去抢市场。实际上,即使主机厂不降价,经销商为消化库存也在自发降价,价格战在今年似乎愈演愈烈。

对此,周小波认为,主机厂降价和价格战主要是由于生产和需求不匹配而导致。得益于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,汽车厂商在前几年都尝到了甜头,尽管中国市场已出现销售瓶颈,但汽车厂商们仍不断扩大其在华的产能输出。但是,销量的下滑导致了产能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更加明显。这不得不让很多业内人士担忧。

周小波告诉笔者,如果说新车整体的生产大于需求,那就势必要降价,但如果需求大于生产,市场上还出现过新车加价的情况,这就是市场行为。对经销商来说,厂商如何把这个量控制好是他们非常关注的。去年和今年,经销商的资金紧张,厂商的新车卖不掉也有压力,这样一环扣一环,在管理还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,就只有降价了。

“但是降价就能多卖吗?其实未必,只能说主机厂降价和经销商降价对库存带来的影响不一定相同。主机厂降价虽然也是为消化库存,但这是长期行为,经销商降价更多的是短期刺激消费者。在价格的比拼上,汽车行业和其他行业差不多,一个客户买车要问好几个店,看哪个店更便宜。”周小波说。

在周小波看来,整车厂商对于生产和需求的平衡控制是件很难做的事情,类似的调研也很难去实现,在这样的情况下,厂、商之间的配合就要多依靠加强沟通的方式。对于厂家来说,并不是不能调整计划,而是这样的调整是需要时间和规划的,不同厂家的生产情况不同,有的三个月就能调整,而有的可能需要半年。另外,中国市场很大,但各个区域的情况有所不同,限牌城市和非限牌城市又不一样,销售环境也很复杂。当不同区域市场情况有10%~20%的差别时,市场政策可能就不一样。

周小波坦言,对北京来说,由于汽车的保有量增速过快,如果不限购,整个城市的交通会很麻烦,这是城市效益的问题。限购之后,越低档的车越不好卖,豪华车的销量占比则从10%提高到20%~30%。限购对于百得利集团来说并没有带来影响,而豪华车的销售增速加快也让很多客户提前实现了豪华车的愿望。这也得益于汽车金融业务的推动,目前,百得利集团汽车金融的平均渗透率在30%左右,其中奥迪品牌较高,可以达到40%。

    周小波还谈到,对于限牌城市来说,经销商也可以多去发展二手车,特别是高端品牌的二手车更受欢迎。百得利对二手车业务还是比较关注的并且早在2003年就建好了二手车的展厅,目前集团的二手车展厅有六七个,基本都是和4S店在一起,但却是独立出来的展厅。只是国内二手车市场的开放程度还不够,一些法律法规的限制仍在制约着行业的发展。

经销商的管理能力亟待提升

近一段时间以来,经销商资金链断裂的事情时有发生,一些经销商集团因为资金的问题甚至无法正常卖车经营。周小波谈道,资金问题的出现说明做汽车行业的业务有难度了,有些经销商集团不只做汽车的业务,还涉足其他行业,也可能是其他方面的业务影响到了汽车业务。

周小波告诉笔者,2008~2009年金融危机的时候,西方国家有很多经销商倒掉了,这是市场大环境带来的影响。另外,相比于成熟汽车市场,中国的汽车投资人、经销商管理团队和客户都还不够成熟。西方国家,比如德国,汽车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,而中国的情况则是投资人和经销商用10~15年的时间去完成成熟汽车市场两代人做的事情,这里面有很多不成熟的方面也很正常,特别是管理方面,中国汽车经销商可提升的空间还很大。

在周小波看来,目前中国汽车经销商的管理信息化整体较弱,整个流程效益较低,员工不规范的地方太多。比如二手车业务有没有跑单,保险有没有跑单,中国的合规问题比西方要严重得多。

“很多事情管理不好,可能会出现让员工赚了很多钱,而投资人却赚不到钱。另外,对于运作多个品牌经销店的集团来说,每个品牌都有不同的文化,管理难度会比较大。”周小波说。

另外一个因素,就是中国汽车行业人才的流动性太大。周小波向笔者介绍,在德国从事汽车行业的人大部分都深爱着自己的职业,很多经销商都是家族传承式经营,因此他们把经营汽车经销店当成一种乐趣。在中国,很多投资人仅仅把4S店当成是投资,而对于经销商的员工来说,也仅仅是一份工作,未必是兴趣。在欧洲,做汽车销售的人可以一做就几十年,但是在中国,4S店的销售人员基本都是30岁以下的,而30岁以上的员工,除了少部分得到晋升之外,很多都流向其他行业去了。

“中国汽车行业从业者的行为理念和西方国家不同。中国的汽车流通行业规模很大,就业机会也多,雇员离开上家公司,很容易就能找到下一份工作。但是欧洲的情况却不一样,雇员离开一家公司,找到适合的工作的难度较大,因此从业者的稳定性就要好得多。人员的稳定也是有利于公司管理的。”周小波谈道。

用服务感动客户

2014年,国家发布了汽车维修业新政,意在破除垄断,鼓励汽车售后业态的多元化发展。这也将对汽车4S店的售后业务带来不小的挑战。对此,周小波认为,无论是4S店还是非厂家授权的维修厂,如果服务不好,价格再便宜也没有人来。百得利的理念就是用服务感动客户,但感动客户是件不容易的事情,这并不是要给客户多少,而是很多细节有没有考虑到客户。比如这几天下雨,客户需要伞的时候,你有没有想到?有些客户使用汽车不恰当,会出现一些问题,你是否告诉他了?另外,如何在服务中做出突出的方面,也值得思考,客户来买东西的时候,他既有想法,也没想法,你要给他最适合的建议。有能力买四五十万元车型的客户,他真在乎多出两三千块钱吗?其实未必。

“前些年我们在亦庄的4S店开始运营的时候,亦庄还属于比较偏远的郊区,但我们的价格却比城里的店要贵一些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我们的价格更便宜,那么客户就会纯粹为价格而来,以后的养车可能就不会再来了。如果经销店的位置不好,价格还高,那么客户一定是认可你才会来。每家经销商都有自己的竞争力,但有时候只因为5%的差距,后面的效果可能就不一样。”周小波说。

    在采访即将结束时,周小波向笔者透露了百得利集团今年的业务目标:其中计划32万台次的售后业务量比上一年的27万台次增长18.5%。对于营业额的目标,周总并没有向笔者透露,但针对未来的运营,周小波坦言,2015年的情况并不乐观,银行以及投资方对汽车经销商并不看好,这对于贷款或者融资都很不利;另外,现在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,部分经销商可能选择放弃,但有实力的经销商集团可能变得更大。无论外面的市场环境如何变化,经销商都要学会在变化的市场中寻求突破。